- Animal Farm
- Fall in Love with the Problem, Not the Solution
- 沉思录
-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
- Get Together: How to Build a Community With Your People
- 如何成功管理一家软件公司
-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
- 牛虻
- Working in public: the making and maintenanc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
- 创新者的窘境
推荐的有:
- Animal Farm
-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
- 如何成功管理一家软件公司
- 创新者的窘境
都给我带来了些思考。
Android 版: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apps/details?id=com.tealseed.easyhabit
OSF (Open Science Framework) 是一个免费、开源的网络平台,旨在支持和促进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透明度。这个平台由非营利组织 Center for Open Science (COS) 开发和维护,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,用于整个研究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协作。
初步感受是:产品大而全,试图包办一切,从 idea 的产出,到过程管理,到存储,报告的生成,隐约觉得每个领域都管。
但,用户习惯不太容易被扭转。
找同事要了一下默认的模板,慢慢调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吧。
20241103
我给你一份人说话的录音转录文字稿,你需要进行润色,润色过后使人能快速地阅读。之前用 ubuntu 里的 gnome,在 Online account 里填上 Google 帐号,打开 File 选项,就可以在 Nautilus 里看见挂载上的 Google Drive,这次用 Endeavour OS,填完 Google 帐号,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。
其实是缺了个 gvfs 的 backend,只需要:
yay -S gvfs-google
然后:
gio mount google-drive://<your gmail user>@gmail.com/
就可以了。
gio mount -l
可以看挂载情况。
]]>yay -S com.qq.weixin.work.deepin-x11
sudo pacman -Qqdt | sudo pacman -Rs -
给浏览器装上了 https://vimium.github.io/ 扩展,可以键盘操作浏览器,类似 vim 的操作体验,很不错,有点熟悉的感觉。
快捷键
刚刚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腾讯会议是有 arch 版本的,挺好,装上了。
yay -S wemeet-bin
4. 一些配置,可以使用 fcitx5-configtool
刚刚把小日子(EasyDay) 1.0.1 给发了,有个简单的版本更新与致谢页面,希望这个小产品能保持迭代。我脑子里的小目标是 2024 年被 Apple 推荐。
https://easyday.tealseed.com/zh/easy_day/acknowledgement.html
今天和一家公益机构的人聊起,她们其实应该鼓励用户、家属、义工、员工尽可能帮助宣传她们的机构和故事,我胡乱支了个招,比如她们跟来访者沟通讲解完毕后,请他们扫一个码,帮着传播该码后的故事(活码,可随时更换)。
这么说着,似乎是个小产品?像是个裁剪版的草料二维码和 linktree?
草料二维码:https://cli.im/
Linktree:https://linktr.ee/
后续可以琢磨琢磨,说不定可以做个简单的小东西。
以及,草料的应用场景,还是蛮厉害的:
]]>
zhendan 搜了一下,看到有人有类似疑问,在几周后自动恢复了。
]]>小日子(英文名 EasyDay)的第一个公开版本今天上线 App Store。
我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这个从小产品,从 2023.08.15 立项,到 2023.12.05 发布的过程。
我们想做的,是一个有趣好玩的日历 App,给充满压力的生活一点温暖、惬意、懒洋洋和小幽默。花了几个月时间,初步完成了这个小生产力工具(日历、Todo、习惯、纪念日)。想看看被称为“独立开发者三件套”的产品是不是能做出不一样。
推荐你下载一个体验:https://apps.apple.com/sg/app/easyday-make-everyday-easyday/id6463695909
昨晚顺利地把手里的海信 A9 root 了,总算用上 Google 套件啦,不容易。参考的是下面两篇文章:
https://xdaforums.com/t/hisense-a9-root-reward-offered-snapdragon-662.4495809/page-11#post-88983317
此外,似乎海信官方也有海外版了?如果有后续版本,可以考虑在这里买:
]]>最近围观学习了一个小工具产品从 0 到 0.1 的过程——还没到 1,因为甚至还没有发布,但整个过程蛮有意思的,我回头再慢慢分享。
先贴一下这个产品,中文名叫“小日子”,slogan 是“忙中有乐”,英文名“Easy day”,slogan 是 Make everyday easyday。
先发个链接:https://easyday.tealseed.com/ 。
]]>和 T 飞机上聊了许久,记录下几个零散的点:
1. 对养老的“9073”,有可能用力的部分或许在 90% 居家养老部分。如果能用科技助推,将刚退休的“活力老人”与社区的其他人做更好的匹配。例如:我父亲可以带着小区的孩子写毛笔字,然后送给邻居。这些事是“居民帮助居民”,只是可能利用了党群服务中心。
2. 社区里面,居民帮助居民,老百姓帮助老百姓,社区的事不出社区。这种社区营造的事情,怎么冷启动,怎么有生命力?
3. 提到罗教授《社区营造的理论、流程与案例》,里面的“石冈人社区报”我们俩印象都很深:刊头题字让不一样的人来写,是有深意的,我们的题字策略,是以 nobody 为主,以 somebody 为辅。什么叫nobody?像有一个爷爷,每个礼拜天早上都会把土地公庙旁边打扫干净,十几年如一日,值得表扬,他就可以题字。有一个社区的妈妈,每次社区办活动都帮大家煮茶水,很热心,也可以题字。就是这样的小人物题字,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看到他的照片,他们的贡献被刊在刊头,他们会觉得很光荣,很有成就感,以后会更投入到社区的工作里。
4. 书中有“五十个切入社区营造的方法”,结合此前看过的 MIT PLIX(https://plix.media.mit.edu/activities),如果有个开源的社区营造项目,把这些活动物料、细节、过程开源,然后以论坛形式共享,是不是有机会把热心人串起来做公益?
5. 一个例子:经过朋友介绍,B 去做义工给孤寡老人送餐,几次后,有所得,在记录里甚至记了要对爸妈好些……后来家庭就给这个 NGO 一笔捐赠。这个过程,并没有经过 giving.sg,而是线下。是不是有机会可以线上高效匹配?
6. Build 出可点击的版本,有助于凝聚共识。早期 QQ 团队里颇多这样“不想等,快速 Build”的人。
7. 晚饭时,Lilian 提到:刚到公司没多久去南非,“土包子”第一次出国,T 详细手绘了香港机场怎么走的地图。
8. 公司里不能玩游戏,小“处罚规则”,开 Server 的罚 200,参与的 100。第一个被罚的是 Pony——开 Server。
]]>前两天有位朋友说他做了个越南版的小鹅通 + 知识星球(bosskol.com),我学习了一下,给他提了些反馈:
建议注意一下留存。水漏得快的话,进来多少都没用。
1. ibus-setup
2. deselect "Embed preedit text in application window"
]]>应该团队规模都不大,比如 tally 据说是两位创始人 + 两位员工,月收入 7 万美金。
]]>Mac 和 Linux 里使用 VS Code,commit 到 Github 时,commit 里文件名的中文显示乱码,查了一下,设置 core.quetepath 应该就可以:
git config --global core.quotepath false
如果做一个时间银行的开源项目,让“时间累积”这件事可以成为“全球通用货币”,通过时间银行,来累积公益组织、开源社区和义工的信用,是不是有机会?
- 时间银行,看见善意和成长
很多自由职业者(比如健身教练、独立咨询顾问、老师等),需要在线预约系统,让人看到时间是否空闲,是否可以预约。这样的工具是可以帮助挣到更多钱的,因此他们也愿意付费。
https://calendesk.com/ 就是个这样的工具,月收入大约 $10k。
看起来是个挺有用的工具——我好像都需要。
]]>过些天打算去看个展览,了解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产品,今天先快速看看不同的产品,找找感觉。在 https://gtplatform.hk/category/t3_3_1/Gerontechnology-Products 有不少乐龄产品(697 个),可以初步了解。
大多数乐龄产品都是我完全不懂的,翻了几个还有些意思的,比如:
- 卡片式心电图仪
- 無線毫米波監察老人跌倒提示器
- 浴室緊急支援套裝
- 人體跌倒安全偵測系統
- 室內陽光系統
- 擴增實境加強視障人士独立性
- 防遊走系統
- 巡邏機器人
- 水位感測器
- 「服藥鈴」應用程式
- Liftware 防震餐具
看起来,老人需要的产品,现在也还是蛮单一的。
今天走访几家乐龄机构,简单记录。
ST. Joseph’s Home:规模颇大,有颇多细致的照护、产品设计细节。很有特点的是已经执行了 6 年的“幼儿园”与“乐龄机构”共同运营的理念。
Oasis Hospice care:免费日间照护临终(12 个月生命)老人,也有上门照护。感受上像“老人游乐场”,看到带着呼吸机的老人打麻将,以及看到他们饮酒的吧台,觉得颇具生命力。团队有自己的社交媒体,自己筹款 + [give.sg](http://give.sg) 筹款。
ALLIUM Care Suites:价格高(8000 新币/月起),酒店式管理,雅致但仍然缺活力。可以短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