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几个零散的点

和 T 飞机上聊了许久,记录下几个零散的点:

1. 对养老的“9073”,有可能用力的部分或许在 90% 居家养老部分。如果能用科技助推,将刚退休的“活力老人”与社区的其他人做更好的匹配。例如:我父亲可以带着小区的孩子写毛笔字,然后送给邻居。这些事是“居民帮助居民”,只是可能利用了党群服务中心。

2. 社区里面,居民帮助居民,老百姓帮助老百姓,社区的事不出社区。这种社区营造的事情,怎么冷启动,怎么有生命力?

3. 提到罗教授《社区营造的理论、流程与案例》,里面的“石冈人社区报”我们俩印象都很深:刊头题字让不一样的人来写,是有深意的,我们的题字策略,是以 nobody 为主,以 somebody 为辅。什么叫nobody?像有一个爷爷,每个礼拜天早上都会把土地公庙旁边打扫干净,十几年如一日,值得表扬,他就可以题字。有一个社区的妈妈,每次社区办活动都帮大家煮茶水,很热心,也可以题字。就是这样的小人物题字,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看到他的照片,他们的贡献被刊在刊头,他们会觉得很光荣,很有成就感,以后会更投入到社区的工作里。

4. 书中有“五十个切入社区营造的方法”,结合此前看过的 MIT PLIX(https://plix.media.mit.edu/activities),如果有个开源的社区营造项目,把这些活动物料、细节、过程开源,然后以论坛形式共享,是不是有机会把热心人串起来做公益?

5. 一个例子:经过朋友介绍,B 去做义工给孤寡老人送餐,几次后,有所得,在记录里甚至记了要对爸妈好些……后来家庭就给这个 NGO 一笔捐赠。这个过程,并没有经过 giving.sg,而是线下。是不是有机会可以线上高效匹配?

6. Build 出可点击的版本,有助于凝聚共识。早期 QQ 团队里颇多这样“不想等,快速 Build”的人。

7. 晚饭时,Lilian 提到:刚到公司没多久去南非,“土包子”第一次出国,T 详细手绘了香港机场怎么走的地图。

8. 公司里不能玩游戏,小“处罚规则”,开 Server 的罚 200,参与的 100。第一个被罚的是 Pony——开 Server。

两句话

今天跑步后拉伸,听一席时,记下了两句话:

1. 慈善只能制造乞丐

2. 如果你做了警察,尤其是资深警察,一定要小心提醒自己,自己的假设可能是错的。

第一句话,会让我思考,在公益行业里,重要的不仅仅是给钱给资源,而是建立一个系统——所谓的授人予渔。

第二句话,提醒我,做产品和经营公司的过程中,所有的“经验”都有可能是错的。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,此前做成了的事情,可能潜在地阻碍了我们做下一件事。要能够清零、刷新。

真爱梦想

今天的午餐会,听了真爱梦想潘江雪女士演讲,感染力很强。后续应该适当为公益贡献一些力量才是。

梦想教室
- 28 天竣工一个梦想中心,4 名员工 2022 年建设 613 间梦想中心
- 2007 年到 2021 年,梦想中心版本有 7 次大的迭代
- 已经接近 6000 个教室

梦想课程
- 课程是教育价值观的载体
-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
- 理念:问题比答案更重要,方法比知识更重要,信任比帮助更重要
- 儿童为本,专题学习,多样机会
- 去远方研学方案(6 个孩子,1000 元,生活 6 天),10 年筹款 4000 万,103 万孩子上过
- 通过能力模型,对照组做比较,独立思考能力、综合素养都有明显提升

真爱学院
- 上海市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——民间新师范
- 教师培训的创新项目
- 面对面培训老师超过 25 万人次,以及大量校长、教育局长的培训沟通
- 沟通网络平台,做在线书友会、家长会、专题峰会等

方法论
- 书籍:有效的爱
- 公开透明
- v1 到 v4,讲故事、系统化结构化披露、第三方评估(全部过程在线化)、区块链记账
- IT 系统
- SGS 全球 NGO 基准审核 88.4,跻身全球 3%
- 跨界共治
- 善款发挥杠杆作用,与当地教育局一比一配资
- 公益跨界联接:PPPSS 模式,Philanthropy + Public sector + Private sector + Scholar Institutes + School
- 商业经验

乐龄社区
- 乐龄群体考察
- 中国:人口多,寿命长,社区养老为主
- 低龄乐龄群体(60-70 后,获得了最多机会的,不会躺平的群体)
- 助人者自助
- 金色梦想家,有形家园与精神家园

- 时间银行,看见善意和成长

拜访了几家乐龄机构

今天走访几家乐龄机构,简单记录。

ST. Joseph’s Home:规模颇大,有颇多细致的照护、产品设计细节。很有特点的是已经执行了 6 年的“幼儿园”与“乐龄机构”共同运营的理念。

Oasis Hospice care:免费日间照护临终(12 个月生命)老人,也有上门照护。感受上像“老人游乐场”,看到带着呼吸机的老人打麻将,以及看到他们饮酒的吧台,觉得颇具生命力。团队有自己的社交媒体,自己筹款 + [give.sg](http://give.sg) 筹款。

ALLIUM Care Suites:价格高(8000 新币/月起),酒店式管理,雅致但仍然缺活力。可以短住。

放弃目标,选择探索新奇性

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》里提到:

在科学领域,决定是否支持重大项目,或根据预估的影响力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另一个思路,是将科学研究项目符合特定利益的程度作为投资的评判标准。在不涉及太多政治因素的情况下,这就意味着政府只希望资助它当时认为重要的研究议程,或能够为国家提供明确的短期利益的研究项目。

伟大不是目标指引的结果,因为通往伟大的路线从来都不是直线,很多时候快反而就是慢——没有特殊目标,每次只是选择下一块踏脚石,你反而能找到珍宝……新奇性搜索算法不预设具体目标,但是它有价值观的指引,这个价值观就是新奇和有趣。只要你每次都选择更新奇和更有趣的方向,你就不会是平凡的……真正能把追求新奇、有趣坚持到底的,都不是一般人。他们不会在中途沉迷,始终能看见下一块踏脚石,成就和实用性早晚会随之而来。

新奇性搜索在探索走出迷宫的行为方面要可靠得多。具体来说,我们重复了40次新奇性搜索的迷宫实验,机器人在39次实验中找到了终点;而40次基于目标的迷宫实验中,机器人只成功了3次。

<Science Funding Is Broken — The way we pay for science does not encourage the best results> 里提到:

资金主要集中在少数研究人员手中。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,重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运气和努力的结果。目前享受巨额资助的研究人员不一定是真正的超级明星;他们可能只是社交能力最好的。

使用抽签方式来决定资助哪些拨款申请(也许在他们通过基本审查之后)。

关于写作的几篇文章

我持续多年,每周至少 1-2000 字写作,多为表达观点,没有刻意练习写作技巧。

我对短文写作的观点还是简单:

  • 内容简单。尽量一文一观点。
  • 行文简单。尽量短句、口语化。
  • 排版简单。分段、换行、有序呈现观点。

这几个简单做到了,文字可读性就会强一些。

另外,有几篇关于写作的短文,我很认可,推荐阅读:

  • http://www.paulgraham.com/simply.html
  • http://www.paulgraham.com/talk.html
  • https://dilbertblog.typepad.com/the_dilbert_blog/2007/06/the_day_you_bec.html

X 被收购一年

刚刚刷 X 看到:

配合前几天我看到的另一篇一起,更有杀伤力:

20231030 更新:

写作的方法

之前看过一篇讲写作的短文,很实用。推荐给大家,后续自己也可以练习这些方法。

原文地址:https://dilbertblog.typepad.com/the_dilbert_blog/2007/06/the_day_you_bec.html

要点是:

  • 商业写作需要清晰、有说服力。主要技巧就是“保持简单”。简单最有说服力。
  • 简单。删除多余的词句。
  • 第一句话要能抓住读者。激起好奇心。值得你重写了十几遍。
  • 写短句。避免将多个想法放在一个句子中。

确实很简单。我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于,往往不愿意花时间琢磨第一段话——我此前觉得,只要准确、清晰、内容有价值,就够了。不需要多余的修饰,也不需要特别的写作手法。

如果能够还是用简单的文字,组织起一两句话,激起好奇心,可能会事半功倍。

NUS EMBA 招生信息

官方网站:https://emba.nus.edu.sg/admissions-funding/

条件是:

  • 学士学位以上
  • 10 年以上工作/管理经验
  • 托福/雅思成绩
  • 通过面试

2023 年申请的截止时间是 12 月,目测今年是来不及了……背上的 Flag 太多,有点顾不上。

我现在学英语的方法

最近,我提高了学英语的优先级,最主要的原因是,我希望能扩大自己的信息输入。比如:能走出去接触和认识更多人、能流畅地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、能利用起 Youtube、Podcasts 里丰富的学习资源。 所以我的做法是:

1. 阅读英文书籍。我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,只是这段时间,主要看英文书。前两个月,因为看书巨慢,让我压力很大,但最近阅读速度稍稍快了一些,估计词汇量上来了。 

2. 日常工作中适当使用英语。比如我在 Calendar、Todo 软件里,会尽量用英文记录日程和待办。 

3. 看 Youtube 里自己感兴趣的视频。此前我尝试过听 Podcast,但能听懂的部分太少,就很没成就感。看 Youtube 时,最初是打开英文字幕的,看着字幕,配合声音和图像,发现其实大概意思都能明白,正循环就建立起来了。几周下来,发现不开字幕,光靠听,不少熟悉的话题,基本能听懂了。 

4. 厚着脸皮交流。比如打电话到海外银行咨询问题、比如直接跟不懂中文的外国朋友面聊,几次下来,发现不但没人取笑,甚至沟通还颇流畅。

这个过程中,我用了一些工具:

1. Youtube。买了会员,不用听广告,而且通勤的时候可以锁屏听。 

2. 欧路词典。电脑上查词、划词翻译。12.9 寸 iPad 上把阅读软件和欧路词典分屏显示,并设置剪贴板查词,左边单词一复制,右边就直接出结果并发音,很方便。手机上则是背单词——词库就用查过的生词。

希望进步快一些,能让我勇敢地报个英文授课的 MBA。